【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政府即將成立「容積銀行」,標售可轉移的容積;民間最近也有一件罕見的大型容積標售案:大地主「板橋林家」委託商仲業者公開標售板橋市四百多坪土地,底價四億餘元,上周公告以來,已吸引十多組買家詢問。
|
特別的是,這塊地畫設為「道路用地」,無法做為他用。房地產人士說,買道路用地,其實是買「容積」;這塊道路用地的「容積」可以移轉使用在板橋區的建案裡,本案是極少見、大規模「容積」公開標售案。
林家這塊道路用地預定十七日開標,位於板橋林家花園旁的府中路與西門街口,面積約四百十一坪、路長近一百公尺、寬十五公尺,底價約四億元,平均每坪約一百萬元;如與鄰近建地每坪動輒二百萬元比較,每坪至少便宜一百萬元。
不過,「容積」交易單位是以「公告現值」為基礎,板橋當地公告現值每坪約七十萬元,業主「祭祀公業林本源」開價一百萬元,約為公告現值的一點三倍,符合行情。至於台北市迪化街古蹟住宅的「容積」最新行情達一百八十(即公告現值的一點八倍),可移轉容積越高,出售價格也越貴。
房地產人士說,建商買道路用地、公園預定地、古蹟或廟宇等,目的是在取得「可移轉的容積」,這些買來的「容積」可以灌入新建案,讓建築物「長得更高或更胖」;而且「容積」比一般土地便宜許多,建商透過容積移轉,攤平成本、提高獲利,一舉多得。
房仲業者說,林家道路地面積大、又位於鬧區,未來能移轉的「容積」上限是百分之卅,這次公開拍賣備受矚目,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遠東園區目前都在開發中,都被視為潛在買家。
不過,麗寶建設副總何昭宏認為,目前板橋待開發的素地不多,建商對容積的需求沒那麼大,而且四億元足夠買地蓋房,何必買道路地?何況道路地不能貸款,得抱現金去買,資金成本相當高。
仲介商說,「容積」最常見的買賣方式是:土地開發公司私下收購後,轉賣給建商,或經由法拍途徑而得,也有人專門收購公設地、囤積容積,卻漫天喊價、黑幕重重;公開標售價格透明,不失為好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