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陳忠瑞專欄-QE─再衰三竭



  • 2012-09-22 01:27
  • 工商時報
  • 瑞展產經董事長 陳忠瑞




 九月六日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宣布直接貨幣交易(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OMTs),無限量收購三年以下政府債券計劃,以抑制深陷國債危機歐元國家的借貸成本;相隔一週的九月十三日美國聯準會也推出無期限的第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及持續扭轉操作(OTs)。兩大央行在短時間內聯手祭出尚方寶劍,資金流竄、股市激昂,OMT加QE3真的能夠拯救全球經濟出泥淖嗎?


 2007年次貸危機導致雷曼倒閉,引發金融海嘯,2008年全球開始實施凱因斯財政政策救經濟,也種下各國國債高築的後遺症。歐債及美國財政斷崖在即,各國政府已無其他救世良方,只有一再印鈔救世,不得不為的貨幣寬鬆政策,全球錢滿為患也勢必引發後遺症。


 市場激辯QE是否無用論。首先看看前兩輪QE的效果如何,QE1(2009/3/17~2010/3/31)、QE2(2010/8/16~2011/6/30)期間,美元指數各貶值7%及10%,全球公債指數各漲9.2%及5.4%,CRB指數各上漲32%及26%,原油則各漲92%及27%,而MSCI工業國股價指數各上漲71%及22%,新興市場則各上漲107%及18%,可見QE的確推動原物料、石油價格大漲,全球股市也因此漲翻天,只是威力逐次遞減,且美歐經濟持續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QE對實質景氣幫助有限。


 此次號稱史上最強的貨幣寬鬆政策(OMT+QE3)成效又會如何呢?也許對脆弱的金融市場信心有所提升,歐豬各國債券殖利率也大幅下降,但是美國十年債殖利率已經非常低,QE3對長期利率壓低效果有限,而且此次QE3實施前,幾乎在市場預料中,經濟學派中的「理性預期理論」告訴我們,市場預期中的政策無效,所以此次QE3對長期利率、美元、原物料及股市的刺激效果不要過度期待,從QE1至QE3,可形容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況且前兩次實施QE時機都在股市相對低檔區,對指數激勵作用較大,而推行QE3時歐美股市都處於相對高檔,風險自然提高。市場質疑聯準會推出QE3時機是否適宜,因為首次QE沒有時間性,並且跨過美國大選期間, Fed的獨立性也受到質疑。


 事實上QE對台灣等新興國家,油價上漲,貨幣升值,對消費投資出口都是負面的,QE對景氣只有止血而無有提升作用,前面兩次QE就在在顯示效果有限,也許有人辯稱時間不夠長,那應讓我們看看QE的始祖-日本。長期QE及零利率,反而使日本積弱的景氣信心更加脆弱,投資消費信心不振,失落了二十年還在失落中,此次QE對景氣提升效果也不可過度期待。


 QE造成錢滿為患,過多資金膨脹資產,通膨、泡沫化後遺症隨之而來,資產膨脹造就擁有資產的有錢人更加有錢,對貧窮階級卻帶來痛苦指數升高,貧富差距更加拉大埋下社會不安惡果。所以QE是「富人的搖頭丸,窮人的砒霜」,很難想像一碗滷肉飯漲到68元。


 至於台灣景氣至七月已連九藍,預料將出現藍色「十燈獎」,第四季將成功「脫藍」至明年首季,也許台股本波八、九月行情就是反應所謂「脫藍行情」。仔細分析本波景氣細項指標,三項金融性指標M1B、直間接金融及股價指數一直維持黃藍燈,不像以前景氣谷底時,金融指標大多處在藍燈區,非農就業則在服務業帶動下至今高掛綠燈。只有生產面的出口、製造業銷售值、電機進口等及批發零售額一直深陷藍燈區,可見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景氣,因低迷的全球經濟而受害頗深。所幸九月開始在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等手機、平板新品出貨,及去年低基期,九月開始生產面指標也將逐漸脫藍成功。


 (作者陳忠瑞擅長以深厚的總經底子融入投資決策,成功避開三次萬點股災,更將其實戰經驗著作股海戰國策與股海煉金術兩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