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有錢人願意花時間寫書教人致富?理由有兩個:首先,我喜歡把所知道的事情記錄下來;其次,我相信每個擁有相同智力的人,在給予足夠的動機和正確的方法下,都能成為有錢人。
當然,我十分沉醉一邊寫書,一邊啜飲絕世佳釀(我喝的是一九八六年伊肯堡(Chateaud'Yquem)的甜白酒)的氣氛,有時候會搭配煙燻海螺肉。
這種情景,就出現在我的書房內,落地窗外是大地美景,腳下就是氤鬱的山谷,遠處海港有一片棕櫚樹,其間點綴著漁船與遊艇。更遠的西岸海灣,藍綠色的海浪拍打著紫紅色的地平線,彷彿告訴我們又一個瑰麗的晚霞即將籠罩大地。
我身在迦勒比海岸一個名為馬斯提克島(Windward Islands)的小島上,在離房子不遠處有一間新的「研究室」,算是我的「寫作別墅」。籌建這間小別墅的目的只有一個――可以讓我安靜的寫書。
凡此種種,你應該不需要我的說明,也可以清楚的了解,要擁有這些都要錢。必須要有錢,才能心想事成。
聰明如你,一定也猜到,錢也一併改善了我的性生活。
一旦你坐擁財富,大家都願意和你發生親密行為,這就是人性!金錢就是權力,權力就是催情劑。金錢不一定能帶來快樂,但可以讓我的性生活獲得改善。
我多久才成為有錢人?
我聽過有人五年內就能成功,但很少有「捷徑」可攀。任何努力想達到成功的最佳基礎是,不管何時何地,儘可能把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並試圖避免錯誤的發生。
重要的是,如果我做得到,你同樣做得到。過去,我是一個靠救濟金度日的嬉皮(Hippie的音意譯,是用來概括1960年代和1970年代西方國家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過著頹廢生活的年輕人。他們透過吸食毒品、信奉神秘主義改變內心和對抗社會主流),住在連尿壺都沒有的破屋裡,甚至繳不起房租,也不知道明天要怎麼過──卻讓自己成為有錢人!我不是什麼商業奇才,這一點,我的競爭對手樂於為我作證!
諷刺的是,我卻比競爭對手更有錢!
我到底多有錢?
我也不知道。真正有錢的人可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沒有把所有資產兌換成現金,也不清楚它們價值多少錢。我想,我的財產在稅前淨值大約是四億至九億美元之間,這是我能給你最接近的答案!
我有五棟房子、三間別墅、高級轎車、私人飛機(飛機是用租的,不論飛不飛,租飛機比自己買飛機划算),還有成千上萬英畝的土地、牆上掛滿名畫,我的小圖書館內典藏著許多原版名著和院子放滿銅像。管家、司機、理財顧問和其他工作人員都隨時跟在我的後面。
噢!我差點忘記地窖還有數千瓶絕世佳釀。
當然,我也有一點負債,大約三千萬美元!有錢人總會有某程度的負債,畢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避稅──但我不是一個喜歡斤斤計較的人。不過,我既不會駕駛飛機,也不會開勞斯萊斯或賓士轎車。我既沒時間也沒有意願去學。
什麼人才能成為有錢人?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就像家中的老大總會散發出一種自信一樣,按照我的觀察,這並非絕對,但至少符合大多數的情況。不管是與生俱來,或透過後天努力的學習,有錢人的身上也明顯存在著自信的特質。
你可以從他們走進陌生旅館或餐廳的方式就辨別出他們,也可以在商場看到潑辣的貴婦與名牌服飾店的店員討價還價的身影──這並不是一般職業婦女的作風, 她們對這種事很反感,即使她們比貴婦更需要獲得折扣。
同樣的,你也可以在有錢人的小孩身上,發現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為他們的好處而創造的,金錢讓他們有種不在乎的態度,這也是有錢人最不討喜的特質!
不管有錢人有什麼特質,任何不屈不撓想變成有錢的人同樣可以擁有這些特質。我認為,關鍵在於自信。自信和不可動搖的信念,讓我們可以勇往直前,最後擠進有錢人的行列。
所以,以管窺天也可能有用;沒有用處的東西也可能派上用場;厚臉皮也能起作用。耐力是非常重要的,當最好的朋友嘲笑你、心愛的人對你感到絕望,其他人冷眼旁觀對你竊竊私語、大家半帶敬畏,半帶輕視時,你還要能努力堅持到最後。
成為有錢人並不擔保能獲得快樂。事實上,情況似乎總是傾向壞的一邊──有錢人如果不是要保護財產而身負壓力與重擔,就是賺到許多錢後充滿罪惡感!
如果光陰可以倒流,我就會知道我今天所了解的一切,儘快賺取足夠過安逸生活的財富(大約三千至四千萬英鎊,折合台幣約為十六億二千萬至二十一億五千萬)──最好是在三十五歲之前。然後,我把所有財富悉數兌現成現金,展開退休生活──享受創作與植樹。
成為有錢人的過程當然樂趣窮,但有一次,卻造成我個人生活的混亂。因為要賺錢,我到五十歲之後才能安於創作,幾乎所有清醒的時間都在思考如何賺錢。發達後也讓我染上毒癮、嫖妓、嗜酒,在酒色財氣之中縱情自己。這種情況,哲學家一定會認為──所有追逐財富的人都會陷在這種折磨。
反過來,就是因為這種折磨,拯救了我日衰的健康。但就像一個老人、頭腦昏花的拳擊手,我無法自拔。沒有任何藉口,賺錢就像吸毒一樣,不是金錢本身,而是賺錢的過程。聽起來好像難以置信,但卻是事實。
當初沒有人相信運動會讓人上癮,直至科學家著手研究和發現「腦內啡」(endorphin)才獲得證明。我明確的告訴你,賺錢是在衝刺不是慢跑。
直到七年前,我為了賺錢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到十六小時,即使我坐擁的財產已有數億英磅,也無法停下來。就像我所說的,這非常可悲。因為擁有最多的人並非一定是贏家,真正的贏家是了解自己的限制和需求,並適可而止。
最後,我發現抽身的方法,就是將日以繼夜的工作移交給更年輕、更聰明的人去做。
我調整了生活作息,開始做我想做的事──不是我覺得必須要做的事。畢竟,以我的財富,除了證明自己之外,不再需要證明什麼。
或許在你努力成為有錢人的過程中,可以避免這種偏差,我衷心希望如此。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看似困難的事」不能作為不去嘗試的理由。成為有錢人會引發個人大災難可說毫無根據。
如果你要做有錢人,必須要擁有一副保護自己的鎧甲。一副金屬的鎧甲,這副鎧甲不能太厚而遮蔽了你的視線,讓你錯過有用的建議與批評,尤其是來自於你信賴的人,也不能讓你與朋友或家人產生隔閡。
但也不能太薄,要厚到在遭遇無可避免的失敗後,足以擋住接踵而至的惡意嘲笑,更別提隨著成功而來的嫉妒。
認真考慮下面列出的幾項因素:
1. 如果你不願意失敗──有時候是公開的失敗──甚至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你發達的機會就會變得十分渺茫。
2. 如果你在意鄰居的目光,你永遠不會發達。
3. 如果你無法接受放棄一份安穩的工作而選擇走上危險而孤獨的道路、讓家人、伴侶或愛人擔憂的事實,你永遠不會發達。
4. 如果你富有藝術才華,並害怕追求財富的過程會讓藝術天份降低,你永遠不會發達(但在這種情況下感到害怕是情有可原的)
5. 如果你沒有準備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和更長的工作時間,並把來自同事或朋友的嘲笑置之不理,你永遠不會發達。
6. 如果你不能說服自己「有資格」發達,你永遠不會發達。
7. 如果你不能把追求財富視為一場遊戲,你永遠不會發達。
8. 如果你不能面對失敗的恐懼,你永遠不會發達。
事實上,要做有錢人意味著需要犧牲。最痛苦的是,犧牲的人不一定總是你,你必須知道這點,不然就放棄追求成為有錢人。這不是懦弱的呼籲,現在回頭也不是懦夫的行為。畢竟,如果每個人都準備要有所犧牲,誰會到我公司為我工作呢?
除了犧牲以外,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必須面對。我一生當中賺了不少錢,看著許多比我優秀的人竟一生平庸,因此我深信害怕失敗是世界上想要做有錢人的人唯一最大的障礙,這一點請你相信我。
不管什麼理由,如果畏縮,道路就會被堵塞起來。大門會被關閉起來──並一直被關閉著,你就永遠無法跨出第一步,發達之夢也會因而破滅。
害怕失敗幾乎是你一開始無法成為有錢人的原因。這是你我的障礙。
本質上,害怕包含兩種要素。第一,我們逃避讓自己或別人失望,這是天性,大概是怕陷入財務危機;第二,不想外界知道你失敗。
比較棘手和麻煩的是第二個要素,向外界(尤其自己的朋友)「宣佈」我們的誤判和錯誤,這常是癥結所在。當我坐在丹尼斯出版公司(Dennis Publishing)的會議室,圍著一群同事討論是否投資數百萬英鎊開發一本新的汽車雜誌,這和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女生,考慮是否花兩年考取生物工程博士學位,還是接手父親二手車的生意。
以上兩個例子都不會帶來極大的財務問題。但害怕結果是左右決策的關鍵。
丹尼斯出版公司的董事會認真和嚴肅的討論著,推出新雜誌對公司的士氣會產生什麼影響(他們往往鮮少提及自己的士氣,也不會有人顧慮到我可能的財務損失或影響我的士氣)。
事實上,新汽車雜誌就算一敗塗地,丹尼斯出版公司其他雜誌的工作人員也不會吭聲。但這件事可以拿到檯面上進行討論,或用暗示的方式,藉此提供董事們一個機會,表面上是在檢視別人的恐懼,其實是衡量自己有多恐懼。
如果不是一個團體層級,前面提到一個年輕女生,她相信她會喜歡汽車銷售工作,尤其自己可以當老闆。她甚至相信她可以比父親更有能力擴張銷售業務,但另 一方面,博士學位可以提高她的人生層次,能夠提供她在科學領域找到完美人生的願望。
她必須作出抉擇,她父親健康欠佳,不可能再等兩年再作決定。如果她接管公司,隨後倒閉該怎麼辦?如果她把目標放在博士學位,卻無法拿到學位又該怎麼辦?
無法取得博士學位很容易掩飾過去,她不必向全世界宣示,畢竟,她已有一張大學文憑。如果不幸失敗,她可以全身而退,並對外宣稱她覺得生物工程太無聊。 但接管她父親的生意就不一樣,她將會被近距離監視──由親戚、鄰居、員工、競爭對手、合作廠商、銀行主管,甚至她父親。如果她因而失敗,將會變成大家取笑 的對象或成為一樁憾事。
她的最佳選擇是什麼?如果她一心想成為生物學家,那想發達就不太可能;如她選擇拓展父親的事業,就有機會賺大錢,因為她知道她可以拓展父親從未嘗試的 領域和運用新的行銷手法,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商機。
汽車銷售公司卻已經存在,雖然她最終需要支付父親資本額,不過卻可以分期償還。她父親也不會把公司拿回去自己經營。
最後,這個年輕女生的決定是什麼呢?正常的,我也提供了任何可能的建議。但我認識她,我們差一點變成一對戀人,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她的名字叫茱莉(Julie),那是一段被塵封的記憶。
在這件事上,她選擇繼續深造,她父親則把公司賣給外人。到目前為止,她在生物工程中找到快樂,以及對自己職涯感到非常滿意。但她不只一次告訴我,對沒有接受父親的提議讓她感到有點後悔。
影響其抉擇的是,在「眾目睽睽」下的努力害怕失敗――至少她會覺得自己在眾目睽睽之下。她是個女生,害怕其他人(尤其汽車銷售都是男性主導的領域)嘲笑或批評她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即使她可以稱職做好她的份內工作。
知道她可能不會成為有錢人,讓她有點懊惱。像茱莉這種聰明的人,總是為了這種事情懊惱。我再給讀者舉另一個例子,就是我母親。
如果她發現我在書裡提到她,應該會生氣,不過在這種書和背景我總會提到她。我很了解母親。我所成就的每一件事的背後都要歸功於她的關心和支持,還有遺傳自她的基因。
她原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做有錢人。就像大多數有錢人一樣,她的個性也兼具了彈性、魄力,以及無窮的精力。但六十年前,要一個女生要去展現雄心抱負, 簡直是駭人聽聞。她父母親會因而遭人指指點點,鄰居更會用冷言冷語看待這種行為。一旦獲得成功,她接踵而來的會是更多的恐懼,會招來許多充滿敵意的目光。 在那個年代,對一個憑自己「賺」到大錢的女生而言是不可能的──除非是讓人感到可疑的電影女明星,或寫犯罪小說的作家。
在1940或50年代,生長在有教養家庭的新婚或單身女生,除了打字或櫃檯工作外,她們並不被鼓勵創業或成為職業女性,尤其她們有了小孩以後和住在英國南部。
儘管我母親比她一起工作的大多數會計人員更聰明,但也沒有什麼幫助。為什麼那時候的女生連簽署分期付款合約都不被允許?而是需要她們的丈夫、父親或兄弟協助?
因此她並沒有成為有錢人,但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就這樣而已。她賺的錢足夠我和弟弟的花用,以及滿足生活上的所需。她結過兩次婚,是社區中的活躍人物。 但我知道她的能力不限於此,要是她準備好面對不愉快、別人惡意的嘲弄,或大聲喊出:「就讓我們跟他們一較高下!」就能解開束縛,發揮潛能。
我相信,我母親的問題不只是對失敗的恐懼,而是害怕顛覆了她居住社區裡的傳統。這也是為什麼她那個年代很少女生──極少數──衝破傳統。她們非常在乎鄰居會怎麼想、怎麼說。現在,她已是年邁的平凡婦人,空閒時會在英國的鄉間小路溜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