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何謂公設比 (大公.小公)

公設比與公設多寡無絕對關係
根據消基會公布年度十大申訴排行榜,
購屋類糾紛高居第一名,其中又以「公設比」為購屋時最常見的糾紛項目。
面對五花八門、美侖美煥的新成屋,
認清所謂公設比的實質象徵意義,才能買到一個合理又舒適的家。
想不被當凱子,業者也建議消費者買房子前要先做功課,
了解公設比,購買時精打細算,不要只看登記坪數,
也要看公設比,只要覺得怪怪的,
就向建商問清楚到底該項設施或面積列不列入公設,日後就比較不會出現糾紛。
一般而言,中庭花園是否可列入公設面積,民眾最容易混淆不清。
事實上大多數中庭花園都是法定空地,和公設比高低沒有關係。
有很多的消費者總誤以為:「這棟大樓中庭很大、
公共設施很多,所以公設比很高」,這絕對是一個錯誤觀念。
中庭的大小其實與公設比無絕對的關係,
因為通常中庭花園有很大的部份,
是設置在該大樓的空地上(非建築投影面積上),
除非該公共設施是在室內部份,才會計入公設面積上。
並且,越是擁有越多公共設施的大樓,很有可能其相對戶數、總坪數比較高,
實際分攤到每一位住戶的公共設施面積反而比戶數少的大樓公設面積為低。

公設比怎麼算?
公設比計算方式就是將
主建物(室內面積)+附屬建物(陽台、花台面積)的合計面積除以該戶總面積(權狀面積),
得出之百分比即為公設比有公設比的房屋產品,
包含有公寓、電梯華廈(7F)以及所謂的住宅大樓(9F以上)。
其中,以公寓的公設比最低坪數最實在,但也不是零公設,
一般而言五樓的公寓房子,
包括公設比約8~12%左右,屬於公設的「樓梯」會登記在主建物面積中。
至於7樓電梯華夏的公設比大約為20%左右,9樓以上舊大樓約20~22%,
至於新大樓的開放空間住宅大樓約為30%左右。
以登記為共同使用的公設面積的比例,
一般又分為大公及小公,「大公」指的是(地下室、機電房、消防設備、走道、門廳)等,
現在很多建案規畫一堆休閒設施,只要是在室內投影面積裡面,
都算做大公,小公部分則主要包括(各樓層樓梯間及電梯.走道)。
關於地下室車道的面積,是否算到公設面積裡,
則看建商的考量,因為停車位通常以”個”來計算價格,
對於車道是不是納入每一個車道面積,
全看建商的個別計算與安排,通常會有部分的車道面積被列為公設。
由於94年7月新建築法公布後,規定8樓以上大樓須設2支樓梯,
因此新大樓公設比大多增加3%至5%。一般來說,
樓層愈高,公設比也愈高,其中像是套房產品,
則因結構隔間通道設計,公設比會更高,基本上多從30%起跳,甚至達35%以上。
公設比計算方式為 「公設面積÷權狀面積」
所以大家要分清楚喔!!!!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