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彭培業專欄/投資客 轉進桃竹中

【經濟日報╱文/彭培業(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

台灣經濟基本面逐漸轉強,政府也將2011年定位為「台灣消費年」,這讓我想起中國暴富崛起過程。

1990年代中國還是「世界工廠」,廉價的勞力讓世界各大企業趨之若鶩,紛紛移師中國設廠;短短十幾年光景,中國蛻變成世界消費大國。中國人暴富崛起的過程,全球有目共睹,但中國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5%的人掌握了全中國90%的財富,貧富不均問題嚴重。

台灣最近討論軍公教十八趴優惠存款,打算給公務員加薪,也呼籲企業帶頭加薪,如此才能實現消費年計畫。從源頭來看,要民眾願意消費,首先薪資要能夠成長;薪資要漲,關鍵要看企業有沒有賺錢。

而台灣中小企業是否有賺錢?我最近和幾個當老闆的朋友閒聊,台灣企業的確有復甦,但有感復甦並沒有太強烈,換言之,企業主也擔心這是暫時性的復甦,若員工薪水調高,企業獲利肯定會減少,對股東也難以交代;未來要是景氣下滑,要減薪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反彈,所以很多企業主寧可按兵不動,先觀察景氣再說。

在此同時,我也觀察到都會區愈來愈少靠死薪水買房的人,反倒是置產型、理財型購屋人增加不少;而非都會區愈來愈多低薪族進場。此外,打炒房只修理了大台北區的投資客,結果投資客移師桃園、新竹、台中,導致最近這些區域交易很旺。

媒體一直報導高房價是民怨之首,攤開全台來看,房地產漲價的區域,只有台北市、新北市特定幾個都會區,其餘如南投、雲林、苗栗、台東等縣市,房價是不動的;台北市因為兩岸關係和緩,愈來愈多國際資金流入,這些實力堅強的買盤撐起的房價,坦白說,要大跌並不容易。上一次八○年代房價泡沫的原因,是超額供給和貸款利率高達13%至15%,但這兩項因素如今都沒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期待政府應以穩定房價為優先,而不是把房價打下來,屆時房價下跌,要收拾的殘局恐怕更難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