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房地合一課稅「加重」 你該知道怎麼算!

財政部房地合一課稅已經有初步方向,包含以房地買賣扣除成本課徵交易所得,目前也傾向分離課稅,並納入免稅排富條款,出售總價3000萬元以上房產仍要課稅,至於持有1屋的自用住宅則是5年以上免稅,若1戶以上持有10~20年,則享有不同減徵稅率。專家指出,由於影響層面廣,未來上路前夕一定會有節稅移轉潮。

房地合一的政策將顛覆以往房產交易的課稅方式,建國資產管理總經理劉坤圖表示,以往房產交易時,房屋的部分會課徵財產交易所得,土地則是課徵土地增值稅,僅有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會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 
未來,房地合一就是除了土地要繳納土增稅之外,也要按照資本利得實質課稅。他舉例,假設某A買了100萬元的房產,並以200萬元出售,獲利100萬元,而又假設購入時公告土地現值為20萬元,出售時為40萬元,等於土地賺了20萬元,假若以20%稅率試算土增稅,等於須繳4萬元。
 某A獲利的100萬元之中,會先扣除公告土地現值20萬元的獲利,等於總資本利得為80萬元。劉坤圖說,這80萬元獲利未來可能會採分離課稅,並由財政部再研擬稅率,但也有可能按照綜合所5%~45%的稅率課徵。他說,若以20%稅率換算,等於繳納16萬元,另外也須繳4萬元土增稅。

房地合一是否等同全民加稅?劉坤圖認為,自用住宅持有5年以上免稅,不容易影響自住戶,況且係以「資本利得」而非奢侈稅不分盈虧皆要課徵總價10%~15%稅率,相較之下奢侈稅反而課得比較重。
 但他坦言,房地合一要施行並不容易,主要會是財團的阻撓,當初奢侈稅因建商遊說,不僅將閉鎖期降為2年,建商也不用課徵奢侈稅,所以才能從立法院順利通過,但是房地合一不容易有但書條件,財團受到衝擊絕對比奢侈稅還大。
 劉坤圖說,現在房地合一已經逐步「打折」退讓,最初原本是要納入綜所稅,但現在趨向分離課稅,其次,原本扣除的交易成本是要以土增稅稅額,目前也改為直接採扣除購入時的公告土地現值,也減輕了課稅負擔。

對於民眾恐慌未來將增稅,他則認為,世界各國都採實價課稅,台灣也必須朝向這股趨勢,增稅是必然的。劉坤圖說,未來上路前夕勢必會有房產節稅移轉潮,市場成交量也會下滑,但長線來講,影響房地產重要的資金水位才是關鍵,即便美國QE緩步退場,但中國、日本今年都積極印鈔票,市場資金氾濫,房價要大幅下跌並不容易。
 他也補充,實價課稅不等於房價會下跌,因為世界許多1線城市都採實價課稅,但房價卻仍上漲創新高,代表政府希望透過實價課稅讓房價下跌,此方式並不可行。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二十五位成功人士名言語錄

一、成功的人最常做的事,往往就是不成功的人最不願意去做的事。
——黑幼龍
二、一隻孤雁要經過一片海峽,起飛時要知道怎麼飛,起飛後,要想好下一個落腳點在哪裡,而最重要的是既然起飛了,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郭台銘
三、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虛耗在別人的生命中,不要陷入別人信奉的教條中,那不過是經他人思考過的結果罷了,別讓自己內心的聲音被其他人的囉唆蓋掉了。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跟隨你的心靈與直覺,它們才知道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賈伯斯(語出:賈伯斯傳
四、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 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馬雲
五、用心,就會找到用力的地方,沒有最終的答案,但永遠有更好的答案。
——徐重仁
六、人不是生來就被交付了什麼使命,也不是生來就有什麼使命能夠驅使自己採取行動,所謂的人生,就是讓我們探尋那個使命的漫長路程。
——褚士瑩(語出: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
七、成功更多依賴的是人的恒心與忍耐力,天才的力量總比不上勤奮工作含辛茹苦的力量。
——拿破崙‧希爾
八、人生與故事一樣:重點不在於它有多長,而在於它有多精彩。
——J‧K‧羅琳
九、人生沒有所謂的失敗,失敗只是人生企圖讓我們換個方向。
——歐普拉
十、信心能帶給你勇氣,擴大你的觸角;它讓你扛起更大的風險,幫助你達到超乎想像的成就。
——傑克威爾許
十一、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愛因斯坦
十二、成功永遠沒有終點,失敗絕非無可挽回,重要的是有勇氣。
——邱吉爾
十三、不管人生或事業,都是像跑馬拉松,成功往往是長久的努力,不是一兩年就能做到。
——張忠謀
十四、我這輩子嘗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這正是我成功的原因。
——麥可喬丹
十五、活的時候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享受愛人與被愛,不要等到不行時才做人生最後的交代。
——孫越
十六、今天會做得好,是因為昨天做很多對的事情。把每天眼前的事情做好,自然地每一天都可以很成功。
——潘健成(語出:為自己爭氣
十七、人抗拒的不是改變,而是被改變。
——彼得聖吉
十八、找到生命中對你重要的東西, 然後用一輩子的熱情去維繫它。
——九把刀
十九、與其擔心別人怎麼批評你,何不把時間用於努力做些讓人欽佩你的事情。
——戴爾卡內基
二十、學歷不等於實力,好學校與好成績不等於能力!
——王永慶
二一、經歷不等於經驗,經歷要經過整理分析、體驗,才能成為經驗。
——杜書伍(語出:打造將才基因
二二、沒有什麼風險是會真的死得了人的,所以,有什麼好怕的呢?
——詹宏志
二三、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李嘉誠
二四、拋棄別人幫你設定的尺,重建自我價值觀,找自己的路。
——大前研一
二五、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李開復(與出: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從心選擇的人生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房價為何跌不下來?

【文/住展雜誌】台灣房市多頭已逾十年,期間看空房市者,提出各項利空數據,作為房價必將下跌的佐證。可現在回頭檢視,利空數據一一失效,台灣房價依舊漲個不停,到底原因出在哪呢…… 
近幾年來,國內、外看空台灣房市、認為房價偏高,或者預言房價將下修者極多;當然,他們都有充份的理論依據、調查數據來支持己身說法。然而,看空房市的預測全數落空。現在,就讓我們來破解數據與市場之間的矛盾與落差,甚至進一步探討台灣房市到底有什麼利基,房價就是跌不下來!
矛盾一未來利率看升 房價為何不跌
眾所周知地,現在市場上資金氾濫、利率低,是房市活蹦亂跳的主因之一,但弔詭的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已數次呼籲各界注意升息風險,且美國聯準會明年升息機率頗高。這意謂超低利率將成為過去式,台灣會跟隨美國進入升息循環當中。
雖然目前台灣房貸利率大多在百分之二左右,但有學者主張,現在利率已是低到不能再低,未來一定是升息機率大過降息,一旦利率超過百分之三,就是房市反轉的時候。但一般房貸戶通常分二十年、三十年期攤還,二、三十年的房貸平均利率,應該已超過百分之三,為何房價還是不跌?
關鍵在於,購屋族、乃至於全國大眾,已習慣活在央行所提供的「利率溫室」當中,無論升、降息速度都不快、幅度也很小,小到讓民眾失去知覺。這或許該歸功於央行總裁彭淮南,在他擔任總裁任期間,幾乎沒有大幅升息、或者高利率的經驗。
現在購屋族普遍有「即使升息,也是慢慢升、而且升不高」的預期,因此利率看升似乎壓抑不了購屋需求;當購屋需求不退,房價相對有撐。另外,對短進短出的投資客而言,只成屋要抓二、三年利率即可,根本不必看到二、三十年平均利率;若投資預售屋,在交屋前出掉,更完全不必看房貸利率,資金成本還是偏低。所以,即便利率上升態勢確立,尚不致於對房市造成太大衝擊。
矛盾二 投報率世界低 房價為何不跌
根據國外多個研究機構調查統計,台灣房屋投資報酬率是全球最低,顯示房價已經偏高、有泡沫化疑慮;在租金上漲不易的情況下,除非房價大幅回跌,才會使投報率回升,房地產才有投資價值。
但類似統計發布這麼多年來,台灣房價非但沒跌,反而節節高升,與研究機構預測完全相反。這問題可從三方面獲得解答,第一是台灣人買房,看「未來性大過投報率」;當房價增值空間大,投報酬就不是重要的參考項目,因為賺房價的差價金額,遠勝過租金收入。
其次,房地產出租投報酬排行,其實只計算「毛投報率」,即「名目投報率」,並未扣除固定成本;而固定成本最大宗的支出,就是稅金,包括持有稅與租金所得稅。
在多數國家,房地產持有稅稅基貼近市價,稅金繳得多;但在台灣,養房比養車便宜,無論房屋稅或地價稅都不高。至於出租所得的部份,除了店面逃不了稅之外,出租一般住宅的「包租公」、「包租婆」們,多會漏報出租所得,有些甚至完全不必多繳稅。所以若比較實際投報率,台灣房地產投報真的差嗎?那可不見得。
更何況,投報率並不是每個人買房考量的重點,因為有些人買房是想要「安定感」、有些人買房是出於「傳祖產」的觀念、有些人是想節稅等等,所以不管投報率再怎麼低,還是有人照買,房價照樣高高掛。
矛盾三 空屋數大增 房價為何不跌
在正常狀況下,一般國家的空屋數量約占全國住宅總量的百分之五,但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數據,台灣空屋率卻超過百分之十九;即使大家印象中房屋供不應求的台北市,空屋率也破十以上。於是有學者認為,台灣空屋率高得離譜,顯示房屋供過於求,是房價鬆動的重要訊號。
但我們回頭檢視主計總處逐年公布的空屋率,其實空屋率超過兩位數的情況已有十幾年,可是這十幾年來,房價卻已經漲了好幾番,顯示相關說法有待商榷。
有人說,這是因為空屋大多位在都會區之外,而都會區內的空屋多為老舊不堪、或者廢棄的房屋。但類似說法並不夠全面,因為空屋標準大同小異,不至於台灣會因上述理由變特別高;台灣空屋數量多卻未拖累房價的理由,主要還是在於土地稀有與租稅制度扭曲。
「都會區素地越來越少,蓋一塊少一塊」已經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話,而台灣地狹人稠,土地稀有不僅是支撐房價上漲的題材,也是正在發生中的事實,壓過空屋過多的利空。由於都會區素地少又貴,墊高推案成本,房屋售價自然易漲難跌。
租稅制度的扭曲,則是造成空屋數大增的原因之一;除持有稅偏低外,調降遺贈稅後更是極大的癥結。遺贈稅一調降,越來越多人利用贈與房子給子女,來達到節稅效果;更有學者指出,若贈與的房子先向銀行申請房貸,房貸金額高過官方評定的價值(負債大於資產價值),那麼法律上會把這類贈與案件,視為轉移負債,一毛贈與稅都不必繳。
因為遺贈稅上的大漏洞,我國每年房屋贈與移轉數量屢創新高;這種為節稅而買的房子,目的是為了節稅而不是出租求收益,買來空著也無所謂。也難怪,空屋量再怎麼高,街道上新建大樓社區一片黑鴉鴉,點燈率極低,房價就是不會跌。
矛盾四 房價所得比高 房價為何不跌
據內政部所統計的資料,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逾十五倍,高居世界第一,顯示台北市民買房子,負擔是全球最重,其餘縣市也好不到哪裡去,購屋負擔同樣很重。既然買房子那麼難,按理說房價應該下修,但為何事與願違?說穿了,台灣特有民情佔有絕對性因素。
台灣人奉行「有土斯有財」的定律,即使收入微薄的民眾,也會把「買房子」當成人生中的大事、或者目標。擁有第一間房子,甚至躋身進「包租公俱樂部」,靠收租金過活,更是許多上班族的夢想。
沒錢的想買房,有錢人當然更愛買房,置產儼然成為一門理財顯學,尤其近年國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富人囤房風氣更加盛行;況且,台灣房地產不只本國人愛買,就連大陸的投資者也「聞香前來」,成為一股隱藏的買盤。
依我國法規規定,大陸人來台購買不動產須經過審查,且受到「五四三條款」限制,不過這只限於成屋,買賣預售屋則不必受限,也不必經過審查,惟不可使用銀聯卡而已。
陸客來台大買預售屋,只要在交屋前售出,就可以規避審查;若是買成屋,多半會商借台商作人頭,麻煩一點則把資金繞到第三地,再匯入台灣,或者用境外公司名義購買。這些潛藏的買盤在下手時,完全無視房價所得比,是近年房價飆高的因素之一,無怪乎房價被不斷拱上去。